教室擺了一台體脂計供學員檢測自己的各項身體數據,這篇文章分別講解了各項數據代表為何囉!
【體 脂 肪】
體脂肪率是指「人體脂肪」與「體重」之百分比,以前判斷個人胖瘦時 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使用身高及體重之比率(即BMI,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值)來判定,不過此種方法容易忽略 了人體脂肪之多寡。
因此,要判斷一個人真正的肥胖程度,除了用BMI做參考指標外 ,另外還必須要檢測體脂肪率,這樣所得出來的結果才會比較客觀。此外還會有人問到有關血脂肪與體脂肪的差異,血脂肪是指三酸甘油脂 ,要知道血脂肪指數,必須透過抽血檢驗才能得到數據。一般來說,正常人體內約有1/4是體脂肪,有人會驚訝 ,如果以體重60公斤來算,那身上就約有15公斤的脂肪,想想15公斤的肥油是很恐怖的一件事,不過適量的脂肪對人體是具有 保護作用的,因為脂肪可以保護人體脆弱的臟器,可以使其固定、不亂動,因此脂肪還是有其必要的存在性。
一般而言,男生正常體脂率約在15~25%之間,女生約在20 ~30%之間,年齡愈大體脂率會較高;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 %,成年女子超過30%,就達到醫學上所謂的「肥胖」。
性別 | 標準值 | 肥胖標準 |
男性 | 14~20﹪ | >25﹪ |
女性 | 17~24﹪ | >30﹪ |
‧體脂肪的標準值和肥胖值〈標準因性別及年齡而有所差別〉 |
【內 臟 脂 肪】
體脂肪又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。內臟脂肪是附著在腹部 、胃腸周圍的腸系膜(為了固定腸子位置的薄膜)上的脂肪組織可以支撐、固定內臟。內臟脂肪的增加與高血壓 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、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很大的關係。
性別 | 男性 | 女性 |
標準 | 4~6 | 2~4 |
肥胖 | 10~14 | |
過量 | 15以上 |
【身 體 質 量 指 數 (Body Mass Index,縮寫為BMI】
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合乎「理想體重」的原則,不全然以科學因素為考量 。在現代社會中,一個人的體重理想與否,往往依照社會的價值觀而定。營養學中的理想體重,以增長壽命及促進 健康為原則,依照個人體型、身高與體重皆不同的概念,採用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縮寫為BMI)為測量方法。
BMI = 體重(公斤) ÷身高 ÷身高 (公尺)
依照身體質量指數看來,對人體壽命及健康最理想的數值為22( ±10%),男女皆相同。在算出個人的BMI後,就可以推算出個人的理想體重了。
理想體重 = 22 ×身高 ×身高(公尺),±10%
依據不同身體質量指數,我們可以看出自己的體重是否合乎理想:
分 級 | BMI |
體重過輕 | BMI <18.5 |
正常範圍 | 18.5 ≦ BMI <24 |
過 重 | 24 ≦ BMI <27 |
輕度肥胖 | 27 ≦ BMI <30 |
中度肥胖 | 30 ≦ BMI <35 |
重度肥胖 | BMI ≧35 |
‧資料來源:衛生署食品資訊網/肥胖及體重控制 |
【基 礎 代 謝 率】
熱量消耗的途徑主要有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基礎代謝率 ,約佔了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~70%,第二部分是身體活動,約佔總熱量消耗的15~30%,第三部分是食物的熱效應 ,佔的比例最少約10%,這三者的比例大致已經固定,其中基礎代謝率決定了大部分的熱量消耗,因此代謝率低的人 ,在減重時就會吃很大的虧,將來體重增加的機會一定比別人大。
基礎代謝率是維持人體重要器官運作所需的最低熱量 ,短期內很少改變,幾乎在基因裡就已經決定一個人基礎代謝率的高低,但是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,一般來說 ,人在嬰兒時期的基礎代謝率相當高,到了孩童時期會快速下降,等到成人其後會逐漸趨於穩定。
而成人期後的18-25歲時是基礎代謝率最高的時候 ,但是過了25歲以後,基礎代謝率就會開始下降,大約每十年約下降 5-10%,也就是說當我們五十歲時,基礎代謝率已經降低了15-30% 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五十歲以後身材逐漸走樣的原因。
有了正確的基礎代謝率後,可以根據這個數值和每日的工作勞動度來推 估一天所消耗的熱量,再根據一天的消耗量來決定一天的食物攝取量,若是要進行減重計劃時 ,每天攝取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減少500卡的話,這樣一個月下來可減少15000卡的攝取,大約可減去2公斤左右的 體重,因此基礎代謝率可以說是減重計劃的基礎,也可以說是每一個減重者是否成功的魔術數字。
資料來源:http://blog.yam.com/stlin/article/144079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