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B.A.Y YOGA的郭老師分享了以下對話:

 


學生:


我可以在椅子上練習這個姿勢嗎?


老師:




你應該先練習好椅子式,然後練好扭轉與呼吸,這跟你坐在椅子上是兩碼事。

重點不是外形,而是『內在』的平衡與『覺知』。



學生:



老師,我不能先坐著練習扭轉與呼吸嗎?這兩個貌似比較容易啊~!


老師:



我先住一日總統套房,我大概知道有錢人怎麼當。我先餓一餐,我大概知道饑荒是什麼感覺。穿上京劇服裝,我大概知道京劇怎麼演,因為『貌似』....

 

不從基底體悟,你永遠只『看』到外形。所以你確定認識你與你的身體嗎?你確定知道為什麼要做瑜伽嗎?問一下你自己....不嚴苛、不勉強,但請從『心』認識。


很簡單的對話,蘊含很深刻的涵意,瑜珈是一趟走入內在的旅程,郭老師的比喻很到位,讓我聯想到好多面向:

一、你是要完成此動作的外觀還是留意完成此動作時內心的變化?

本周的課程剛好有做到這個動作,Gina在這個動作只停留了五秒,短短的五秒時間,你有觀察到內心的小宇宙起了哪些念頭呢?是從一開始的啊?好難我一定做不到,還是嗯!試試看,我一定要克服它,或是五秒好久哦!還沒結束嗎?可以的,再一下下,所有的念頭升起,只需要看著它升起,看著它落下,專注會讓你漸漸走向無念,漸漸讓你留在當下。

二、你習慣用『看』的來解讀事情的表象嗎?

當我們看到一件事情,很習慣的會使用過往的經驗或世俗的看法來解讀,為它貼標籤,使用了太多的頭腦將所有的事情二元化,於是區分出了好與惡,對與錯。頭腦總是告訴你它想要的,不去看本來就在那裏的實相。透過「過去」這個濾網,一切都蒙上了「我」的色彩,於是就看不見如實如是了,如果我們能隨時警覺頭腦不斷的在貼標籤,一切就會停止,內在有個空間會被創造出來,是覺知的空間,是寂靜的空間。巴觀說:「痛苦從來不來自事件的本身,痛苦來自於你的觀點。」所以,無論如何,去「經驗」它吧!  

本周大休息播放的音樂是郭老師祈菩行專輯中的「蓮花生大士心咒」,非常好聽,值得推薦!

風潮音樂發行http://www.windmusic.com.tw/shop/Stores_app/Browse_Item_Details.asp?Shopper_id=91678822239167&Store_id=103&page_id=23&Item_ID=8445&Cat_id=20&Shop=2

Namaste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naliu 的頭像
    ginaliu

    BodyCare 新竹 皮拉提斯 瑜珈 Pilates Yoga

    gina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